年八月二日是周子慎老居士往生十年的紀念日,周老師是慧炬雜誌社、出版社的創辦人,也是大專學佛運動的領航者之一,回顧半個世紀以來,臺灣的佛教信仰,能由荒蕪走向興盛,能由下階層庶民的迷信行為步入高級知識分子心靈的殿堂,老居士等高僧大德的婆心倡導之功,實不容抹殺。

周老師生於前清光緒二十五年,江西南昌縣人,時值晚清,滿族皇室鑑於列強的船堅砲利,侵凌中國,而推行自強洋務運動,新式學堂教育,已行之有年。子慎居士八歲就讀南昌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十四歲考進江西省立第一中學,二十歲負笈北京就讀北京工業大學化工系。四年畢業後曾任教北京燕大、廣東英華學院、南京河海工科大學、鹽城、宿遷中學、四川省立會計專校等。

周老師隨國民政府遷臺後,歷任臺糖公司工程師、月眉糖廠廠長、正工程師、副執行祕書、顧問等職。

周老師在大陸的半世紀生涯中,雖未有具體和佛教接觸的事蹟,但其佛緣是宿世的,善因是累積的。民國四十年,在因緣具足下,皈依華嚴蓮社的智光老和尚,隨後便開始學佛弘法的旅程,終其一生。

周老師因參訪寶島各佛教團體,深深遺憾自稱佛教徒者多,具正知見者少,於是發心策畫在民本電臺,每日晨間播出「佛教之聲」,由周老師邀約在臺緇素大德及大專優秀學生撰寫演講文稿,按時播放。

其後與南亭、印順兩位大法師及丘漢平居士等合組「中國佛教會國際文教獎學基金會」,獎勵大專學生研究佛學,並自四十九年起,輔導各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團,由臺大率先成立晨曦學社,師大中道社旋亦跟進,不數年間,全臺南北各大專院校,幾乎都有研究佛學的學生社團。

大專佛學社團成立後,以佛學專題演講、徵文廣播比賽、壁報競賽、演講比賽等為活動項目,周老都盡量蒞校鼓勵,使各校活動更形生色,而且在慧炬雜誌社,每年舉辦社團負責人聯誼座談會,交換活動心得。

概言之,在民國五、六十年代,周老師所推動的大專學佛運動,因處在政府戒嚴時期,社團活動盡量強調學術性而非宗教性,多以居士、學者為演講人。在佛學思想上,也強調儒、佛兼弘,以五戒十善、六度萬行等基礎佛法的闡揚為主軸。

民國六十八年歲末,周老師以心臟疾病、血壓偏高,遵醫師指示,離臺赴美養痾。臨行前,將自宅︱︱淨廬捐贈給慧炬出版社,同時將各界為周老師八十大壽祝壽的禮金,悉數捐作「慧炬基金」。慧炬以副董事長之職,付託予傅益永居士。

周老師離臺後不久,慧炬房舍改建,至民國七十一年新廈落成,三層分別命名為虛雲、太虛、印光等三大師紀念館,並造佛龕,畫壁畫,塑佛像等莊嚴供奉。

在美靜養期間,周老師仍不忘慧炬的弘法活動,而在思想上,比較落實「行」的功夫,並肯定「淨土宗」為修持的法門,雖然「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仍然是不變的目標,可是明顯的,周老師非常重視修持淨業,比前更積極。例如一九八四年,美國洛城法印寺成立「淨業助念會」,印海法師被推為會長,周老師則任副會長,自九月起,每月舉行念佛共修會一次。又如次年四月卄一日在南加州慧炬社邀請葉曼教授講演時,周老師在會中致詞,強調念佛法門至為平實,只要執持名號,由口念而心專一,念久後自然感阿彌陀佛的顯現。

另舉一事,亦可證明周老師晚年對淨土的執持與期許,民國七十二年,慧炬雜誌決定擴版,周老師由美多次來函囑付筆者為封面設計,以淨土變相圖為主,慧炬地下室印祖紀念堂的正龕,亦是在周老師的授意下,由筆者設計油畫敦煌摹本唐代淨土變相圖,更進一步,周老師囑付筆者作淨土變相圖的幻燈介紹演講,以便弘揚淨土思想。其來函內容如插圖。

筆者依周老師囑付,刊登古代淨土變相圖於慧炬封面,周老師收閱後十分高興,馬上又來一函,首段云:

 

本月出版之慧炬今日收到,展閱之際,乍見清香妹設計之封面及封底內外皆十分清新雅致,又附加專文說明,尤使讀者觸目稱奇,了然於淨土法門之殊勝,有助於行者獲得「悉檀四益」,故功德不可思議。……念佛法門得非徑中徑又徑耶?……

周宣德合十 七二、九、卄三

周老師雖已於一九八九年八月二日凌晨二時,於睡眠中安詳捨報。但他所擎舉的慧炬,並不因他的辭世而稍減光輝,反而愈燒愈旺愈明亮!

為紀念周老師往生十週年,本期封面特刊登雕塑家楊英風先生為周子慎老師所塑的半身胸像,此銅像供奉於印光祖師紀念堂的右側,和李雪廬老師同龕。

楊英風,一九二六年生於臺灣宜蘭,一九四三年赴東京美術學校攻讀建築,同時師事名雕刻家朝倉文夫。民國三十六年進入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就讀,三十七年返回臺灣,進入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其後因樞機主教于斌先生的推薦而遠赴意大利羅馬藝術學院雕塑系研究。

楊氏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景觀雕塑與環境設計造型藝術專家,景觀雕塑作品遍布國內外,以闡明天人合一的理念為主題,也曾仿北朝石窟佛像而雕塑各型佛菩薩像,本刊曾在民國八十年介紹他的作品,去年十月不幸因病去世,他為周老師所塑作的半身胸像,在細膩中展現周老師生前的形影,如今已是絕響。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