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與傳承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日講於臺南縣白河鎮大仙寺

慧炬第八屆大專佛學社團幹部研習營◎釋淨心

 

鄭教授、蘇營長、在座的各位法師及同學:

非常謝謝鄭教授剛才作這麼詳細的介紹。事實上,我是一個很平凡的出家人,一個出家人,應該做佛教的事 --弘揚佛法。這一次給我安排的課程--佛教思想與傳承,各位在前面已經聽過蘇老師講的三法印,鄭教授講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思想與傳承應該是佛教的根本思想範疇。我們現在先從佛教的學習研究來探討。

這種探討須追溯到人為什麼要信仰佛教?為何在許多宗教當中,我們選擇佛教來信仰?根據宗教學來講,自有人類就有宗教的存在,為什麼?因為人生活在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情不是我們所能了解的,有許多事情也不是我們所能辦到的,所以,在智慧尚未開發時的人類,對我們沒有辦法了解的事情、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就求助於認為比我們有能力、比我們有能力左右世間一切的神。大概從那時候開始,就產生對神的信仰和膜拜,也就是世界有各種宗教的開始。

為什麼要信仰宗教?簡單地說,就是人類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尤其是人類遭受種種災難、種種痛苦的時候。因為在原始時代,人的知識不發達,我們現在所能克服的,現在所能了解的,在當時都不了解。在當時愚昧無知的人類,總認為冥冥中有神的存在,如果能夠得到神的力量保祐和幫助,問題便可以解決,這就是原始宗教的狀態。

宗教因何產生

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說,崇拜神就是為了要解決我們人類痛苦的問題。因此,可以說由於人類有痛苦,所以才須要有宗教;換句話說,痛苦是產生宗教的根源。但當時的人,思想很簡單,認為只要去信仰,即能得到神的幫助,問題便能夠解決。這是屬於一種民智未開,比較原始的宗教狀態。但是宗教隨人類文明的進化,慢慢提昇。尤其到佛教興起,雖然也同樣是為了解決人類的問題,可就不像一些原始宗教那麼簡單了。換句話說,佛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去求助於佛,釋迦牟尼佛在成道後首先度化五位比丘,當時開示的第一句話就是世間是痛苦的。當然很多其他的宗教也都認為世間是痛苦的,所以有些宗教的教主說:因為世間是痛苦的,所以我到這個世界來拯救你們。因此,有些宗教的教主稱為救世主,說是救度世間人類的教主。佛教的釋迦牟尼佛,雖然一樣為人類解決痛苦,但對痛苦的來源和解決的方法,就和其他宗教不同。

各位都上了四諦、十二因緣這個課程,世間是苦的道理,各宗教的看法大多相同,可是痛苦從何處來,其他宗教講得很簡單,都認為是因為你沒有信仰神,沒有得到神的保祐、幫助,所以你才有痛苦。就因為這樣,所以基督教就有「信者得救」的說法。而在佛教就不認為是這樣。佛教認為苦是人自己造出來的,人之所以有痛苦,是因為人有迷惑、顛倒心。佛陀教化眾生的重點是要眾生覺察痛苦的根源,消除心中的顛倒妄想,得到離苦得樂的淨境。佛教講人有痛苦是因為造了惡業,而造惡業是因為人有迷惑、顛倒心。照這樣追溯,佛陀教化眾生的重點就是要眾生轉迷歸悟、改惡行善、離苦得樂,這也就是佛教最基本的思想。所以,信仰佛教的人,依這三個原則去研究佛法、了解佛法、修習佛法,就絕對不會錯。

鏡中影像是誰

第一個原則轉迷歸悟:眾生迷惑於世間的種種假相,佛經有這樣一個譬喻:過去有個人非常孝順父親,可是,他娶了一個太太卻對他父親很不孝,有一天,他父親受不了便離家出走,不曉得跑到那裡去了。這個人非常傷心,到處找父親。有一天,父親被他找到了,在什麼地方找到的呢?在理髮廳找到的,在理髮廳的鏡子裡!因為他本人非常像他父親,再加上他父親出走後,他頭也沒有理,鬍子也沒有刮,變得很蒼老。一看,唉呀!我的父親怎麼跑到這地方來了呢?於是他就要把他的父親帶回去,事實上在鏡子裡的是他自己。理髮店的人告訴他說那是鏡子,不是他父親,但他不相信,於是他付錢給理髮店老闆,把他的父親帶回去。他對鏡中人說:唉呀!父親,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你和我一起回去吧!但帶回去又怕被他太太看到,怎麼辦?他就把父親安置在一個小房間裡說:爸爸,你待在這裡,我拿飯來給你吃。他太太覺得很奇怪,丈夫怎麼老往小房間裡跑?一看,啊!不得了,我先生竟養個女人在這裡!於是,兩人就爭吵不休,這個女人到底是誰呀!其實那是她本身的映像,只因為她從未照過鏡子,不曉得自己是怎樣的面貌,吵了半天,有個出家人走過來,知道他們在吵什麼後,便對鏡觀看說,沒有關係啦!那個女人已經出家修行剃頭髮啦!因為又多出一個剃掉頭髮的影像來了。

現在我問各位,他們吵了半天到底在吵什麼?全都是假相,是不是?

這個故事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就是世間眾生都迷惑於假相,這個假相在佛教裡叫做我執煩惱,就是對自我的執著而引起諸般苦惱。因為既然有個我,就有他所執著的重心--必然有我所有。就是說,既然有我這個身體存在,無論財產、金錢、家人、眷屬乃至名利、地位等,我都應擁有,受我支配。為了追求一己無窮欲望的滿足,自然就會採取行動。每個人所採的行動都不一樣,有的好名,有的好利,有的貪吃,有的貪玩,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所追求的目標當然也不盡相同。

欲壑難填

當一個人追求的目標不易達到時,必然會不擇手段,那時,你自己就陷溺得更深了,造的業也將更重。不久前,立法院、國民大會那麼亂,我就想到,是不是要把那些委員、代表請來像你們這樣訓練訓練呢?監察院長陳履安先生到光德寺專題演講的時候,他就告訴我:師父呀!這個idea真的很好!但很不容易使他們覺醒,因為他們已被貪、嗔、癡煩惱迷失了。真的,你想想看,他們競選國大代表、競選立法委員要用多少錢?過沒幾年又要再選,那幾年當中,他們為的是什麼?腦筋裡想的是什麼?無它!第一是票,第二仍是票。什麼票?鈔票、選票。他們所想的是如何表現才能得到選民的掌聲及更多的票,讓他們繼續追求他們所要的東西。你想,他們這樣的心態和行為,真不知造了多少業,立法院、國民大會一天開會下來要花掉很多錢,但他們卻爭吵、打架,放棄自己的職責,到後來民生法案都不審閱,通過,通過,什麼都通過了。立法的品質低劣,倒楣的是誰呢?這些人追求個人名利,老百姓成了犧牲品;回過頭來,這都是我執煩惱,對不對?事實上,世間那個人不追求名利呢?可是,名利如夢幻泡影,是虛空的,而人的欲望卻無窮,用虛幻的名利來滿足無窮的欲望是不可能的。我常將人的欲望比喻為大河,而世間的事事物物就像小土塊,小土塊投到河裡馬上被沖得無影無蹤,換句話說,再多的名利,都不可能填滿人類欲望的長河。

釋迦牟尼佛來到世間,為了教化眾生,讓眾生離苦得樂,第一就是喚醒我們,讓我們轉迷歸悟。打開三藏十二部經,沒有一句話不是在喚醒我們,指導我們如何覺醒,所以覺醒就是修行的第一要點。覺醒說起來容易,事實上並不簡單。陳院長專題演講時,光這兩個字就講了約一個鐘頭。禪宗有句話「照顧腳下」,照字面看,是說走路要好好走,不要跌倒。事實上,是要我們時時刻刻提昇理智,反省自己,觀照自己,當起心動念時,要以理智去分析,看我們這念頭到底對不對?平時我們都不曉得自己在打什麼妄想,尤其迷失人生方向的人,自己沈迷、造業的時候,根本不曉得自己在作什麼,很多人在殺人、放火、綁票時,像喝醉了酒一樣,等到案發被捕,判死刑確定,他醒了,但已經無可挽救。

所以,從佛陀的教育來看,最重要的就是要能轉迷歸悟,能時時刻刻滌妄淨念,時時刻刻自我反省。我們修學佛法要常常保持一顆非常明亮的心。讓理智時時刻刻都很清明,不可迷迷糊糊,對迷與悟,當然得進一步研究經典,深入了解,在經典上隨處都可以看到這些道理。蘇老師講的三法印,就是要喚醒大家,由於我們都被世法迷感,認為世間是有常的、有我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我們必須從這個方向去覺醒。

尸林靜坐

釋迦牟尼佛曾教誨弟子一個覺醒的方法,叫弟子到尸陀林打坐,尸陀林是什麼?就是放死人死屍的地方。印度對死人有特殊的處理方法,較衛生的是把屍體包裹起來,拿柴火去燒,不管有沒有燒化成燼,就把它丟到恆河裡讓水沖走。印度有非常濃厚的宗教氣氛,每個人都信仰虔誠,他們把恆河當成聖河,人死後丟到河裡就能洗除罪業,能夠超生。上面有人丟屍體,下面就有人舀水起來喝,你們看了一定覺得很噁心,擔心得到傳染病,可是對他們講,那水能夠消災免難,這是宗教所說不可思議的力量。第二種方法是把屍體丟到樹林裡讓它腐爛,或任由鳥群、野獸來吃,這種放置死屍的地方就叫尸陀林,佛陀叫弟子到尸陀林內坐禪,為什麼?是要讓他們體會無常無我的道理,很多人信仰佛法是受環境某種影響,常有人在自傳中說是因為看到父母往生,或者看某某人往生,覺得世間無常才出家的。這種無常觀、無我觀,能夠喚醒我們,使我們從我執與迷感中醒過來。在佛陀時代,有位比丘尼,未出家時長得很漂亮,從事不正當的工作,有一次遇到了出家的機緣,她發心出家,可是當她跑到山裡找水喝時,看到自己水中的身影這麼漂亮,出家豈不太可惜,於是就不想出家。釋迦牟尼佛知道她出家的機緣已到,於是化身一個比她更漂亮的女人跟他談話,當她看到面前的女人比自己更漂亮,又在談話未完,這女人忽然斷氣,而且身體開始腐爛,比丘尼深深地覺悟,生死本無常,漂亮何足恃,於是就決心出家。這是什麼?是無常觀的啟示,是無我觀的啟示,釋迦牟尼佛說三法印就是為了要告訴我們,世事無常,世法無我。我們看外表的假相好像是恆久不變,好像有一個我的存在,我能夠主宰一切事物,不會迷失。如果你能體會到世間的無常無我,心念就能夠寧靜,到達涅槃的境界。我想蘇老師已將此一道理對你們講得非常詳細,假如你能轉迷歸悟,必然能改惡行善,一個開悟的人,必然頭腦非常清楚,不會去追逐名利。我想可以拿陳履安院長來作證明:他是個理工博士,為國家做了很多事情而且官運一帆風順,在出任監院長之前是國防部長,名利地位未曾使他迷失,他潛心佛法,用功修行,談的理論絕對不是空談,談怎樣修行,怎樣用功,如果本身沒有深厚修為,是講不出來的。他這個人不圖名、不貪利,什麼都不要,只坐禪行布施,你說這種人

會做壞事嗎?絕對不會。能轉迷歸悟,能去惡行善當然能夠離苦得樂。為什麼?因為人的痛苦皆由造業而來,因為你造業,所以有痛苦。

苦 集 滅 道

佛教教義與其它宗教不同,各位信佛時要把這點認清楚,換句話說,佛教教義並不像其它宗教所講的那樣簡單。基督教講「信者得救」,這句話有很多毛病,譬如我們很信任李登輝總統,非常欽佩李登輝總統,是總統的朋友,有一天我去殺人放火,請問總統能不能救你?你會不會得救?今天我不信仰李總統,和李總統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好好地做人,須要李登輝總統救嗎?我想沒有必要;佛教之可貴在於它是人本主義的宗教,人為根本,自己所做的一切功過是非,後果要自己承擔,如此才能建立個人的品格,才能建立人倫道德,才能建立寧靜祥和的社會。

我剛才講過迷悟有它的層次,行惡、行善當然也有它的層次,離苦得樂到達什麼地方,也有它的層次。層次的高低是看你努力的成果,你怎樣去發心,你就能悟多少,對善惡的轉變就有多少,所得的快樂就有多少。

剛才我談的修行三大原則,在經典裡講得非常清楚,如果照我這樣說,好像非常簡單,可是釋迦牟尼佛卻為了這三件事面對眾生講了一輩子。他面對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完全不懂佛法的人,另一種是已經接近佛法,但所接觸的是不能離苦得樂、不能得到解脫的宗教,像:印度婆羅門教。佛陀為了教化這些人,使這些外道改邪歸正,所以佛教經典裡很多地方談到這樣不對,那樣不對,而什麼才是對的。為的是使眾生循對的道路前進,而那些是不懂佛法的人呢?就是迷惘於世間我執太重的人,佛陀說法就是為了要破除眾生的我執,破除眾生的邪知邪見。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的想法、看法、知識程度都不相同,所以佛陀隨機施教,佛法八萬四千,你是屬於那一類的眾生,就告訴你那一種道理,好比眾生有多少種疾病,醫院就有多少藥方對治。各位閱讀經典,可能會感到疑惑,某些經典談空,某些經典又談有,不是互相衝突嗎?各位只要把剛才我講的三點原則把握好,就不會再迷航了。因為不管世尊說空或說有,都是為了要喚醒迷惑的眾生。因此,我們不必將世尊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拿來學習,只要選擇其中適合自己的法門,由淺入深去修行就對了。舉個例子來講,好比打開地圖,尋找某一個國家在那一個位置,是不是需要把整個地圖都看過才能瞭解?所以,必須知道我們這個修行法門在佛法上是在什麼地位,才不會盲修瞎練。如果你不瞭解就去修行,等於沒有地圖就登船出海,東南西北方向都搞不清,我敢保證你迷航。佛經中四聖諦的真理,指出娑婆世界有漏世間的一切逼惱是苦的,為苦諦。心不正行造業,招聚三界生死苦果就成集諦。修習佛法及禪定,增長智慧解決諸般痛苦所帶來的問題就是道諦。等到修行圓滿,超脫生死,證入涅槃境界即為滅諦。這就是苦集滅道四諦。

佛陀是大醫王

四諦是非常科學的,釋迦牟尼佛號稱無上醫王,世間的醫生能醫你身體的病,卻無法醫你心理的病,如果你的病是由業障引起,醫生根本就醫不好。佛陀是無上大醫王,以妙藥︱︱佛法來醫治眾生的各種疑難雜症,四諦的架構裡說得非常清楚。佛教是以科學實證的方法達到超凡的境界,我想針對這點向各位作個補充,醫王醫治眾生的病,當然要先診斷是什麼病,再進一步去了解病從那裡來,同樣是頭痛,感冒會頭痛,晚上沒睡好會頭痛,喝酒喝太多也會頭痛,把原因找出來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康復。醫師診斷病症,尋找病因,對症下藥,患者經過調養病好了,正合乎苦集滅道四諦。這是很科學的,其它宗教是不是這樣?迷迷糊糊就「信者得救」,這太不科學。佛教是讓你慢慢的達到解脫的境界,這個境界不是現在科學所能達到的範圍,也許有那麼一天,科學能達到這個領域,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我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拿科學來衡量佛教,以科學的觀點來批評佛教,這是錯的。比如舍利子,科學家說是膽結石,舍利子如果是膽結石,怎麼能再長再生?去年光德寺傳授三壇大戒,有位居士從尼泊爾請了舍利子回來,該舍利子一直生生不息,他拿來和大眾打齋結緣,很多信徒帶回去後也不斷地生出來,舍利子如果是石頭,那些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是否能找到答案?絕不可能。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是經由佛法的修為達到的。陳院長也談到,有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和達賴喇嘛談話時,起初非常驕傲,自詡是科學家,沒有證據的事絕對不相信,但後來仍被達賴喇嘛的佛法攝服,虔敬的親近佛法。幾年前我到美國去弘法,當時聽講的人並不多,有些是我們中國人移民到那裡且非常有成就的知識分子、醫學博士、科學博士等等,他們對世間的學問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最高的領域,但他們依舊沒有辦法解決自己切身的問題,頭髮漸漸斑白,你能叫它不白嗎?眼睛漸漸昏花,你能叫它不花嗎?牙齒漸漸動搖,你能叫它不掉嗎?老態龍鍾,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他們來皈依佛教。佛教以科學的實證方法讓你轉迷歸悟,去惡行善,離苦得樂達到涅槃境界,這不是一般科學所能達到的。為什麼要信仰佛教,理由就在這個地方。佛教偉大的地方就在這裡。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他來到世間是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普度眾生成佛。佛陀絕不以一個權威者自居,不說我有無邊佛法,你們都要聽我的,而是說眾生平等,本性本能都一樣,都有佛性,只要你把它全部發揮出來,大家都可以成為佛菩薩,也就是說你能一直走修行這條路,就能成就得道,佛教偉大之處就在這個地方,這是我們修學佛法時應該了解的。

在佛法概要裡談到四諦,苦諦談的是十二因緣、五蘊。集諦談的是煩惱與造業。滅諦談的是涅槃。道諦談的是三十七道品與三學、六度等,那些修行方法都合乎科學。了解自己苦的原因,用一定的方法就能夠離苦得樂,所以佛法的基本綱要可以說就是四諦,一切佛法絕對不會離開四諦的範疇。中國號稱是奉行大乘佛法,弘揚六度、四攝法等大乘法門,將四諦看成是小乘,常一筆帶過,這是錯誤的。我們發現,凡是經典裡談到有關痛苦的問題都可包括在苦諦,像《地藏經》談到痛苦,有些經典也談到餓鬼的痛苦及畜生的痛苦乃至於人的痛苦。凡是經典裡談到的苦皆由苦諦而來,談到種種煩惱皆由集諦而來,談到解脫安樂的境界皆由滅諦而來,談到各種修行法門都是屬於道諦。所以,一切佛法絕對沒有辦法離開苦、集、滅、道四諦。一切佛法皆由此根本架構開展出來。

「大乘非佛說」是錯誤的

根據天臺宗的說法,將現在所有的經典講完,先講較淺的《阿含經》,後講《方等經》、《般若經》,再說《法華涅槃經》,這樣可將佛法在一生當中都講完,這是智者大師在判教論當中所講的,但後來的學者,尤其是日本的佛學家又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佛經不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就有的,有很多是佛涅槃後才有的,並非是佛所說,既然這樣,那就沒有必要去研究,沒有價值去奉行。這是非常錯誤的,最早提出這種「大乘非佛說」的是日本,後來這種說法一直蔓延,現在臺灣很多佛學者也有這種想法。可是我要告訴各位,三藏十二部經典不管是不是佛說,只要是佛法就對了,不管從那一點來看都非常有道理,根據智者大師的判教論說,最初說《華嚴》,後說《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經》,全部都是在一代內講完的,智者大師號稱東方小釋迦,他的判教論應該不會有錯吧!從講的時間分,有四個階段;從教義的形成分,有藏、通、別、圓;在教化眾生的方法上分,有頓、漸、祕密、不定。這就形成天臺宗非常有名的五時八教判。從隋朝智者大師一直到民國初年大家都認為沒有問題,當日本學者提出大乘非佛說後,許多人信心動搖,但這種諍議並不重要,只要是佛法就好。因為對或不對我們並不知道,除非能了解當時印度的文化,好比中國的文化每個時代有不同的特色,經典中說什麼只要與當時文化相契合就行。不了解印度文化就說這部經不是佛說,那部經不是佛說,那你是破壞經典,對弘揚佛法一點好處都沒有。現在臺灣很流行說這部經不是佛說,《楞嚴經》是偽造,《法華經》是偽造,那好,既然是偽造,什麼經都不要看了,我認為不管它是不是偽造,只要合乎佛法就好,我們再看《起信論》是不是佛法?《楞嚴經》是不是佛法?《法華經》是不是佛法?它們是,而且是非常高超微妙的佛法,我們只要學習它的精華就行。如果說這些經典是後人所造,那表示造的人非常偉大,不是凡夫,他可以造出這麼好的佛法來,尤其是《法華經》,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精神,教化眾生的方法,全都包括在裡面;如果說這些經典是後來才慢慢完成的,那也非常符合世間無常的演變,愈變愈好的進步原則。各位想想,飛機剛發明時是什麼樣子,是飛得很慢的螺旋槳飛機,小小的,但現在一次可載數百人,愈改變愈圓滿,這才叫進步;你如說《阿含經》才是佛法,其它都不是,那等於你認為最早的飛機才是飛機,其它的都不是,這樣對嗎?這樣是違背世間法由草昧進文明的原則,所以我今天告訴各位,只要符合轉迷歸悟、改惡行善、離苦得樂這三點原則,那絕對是佛法,但不一定是佛說,因為除了釋迦牟尼佛講經外還有其他人講經,你能說那不是佛法嗎?

現在有很多人高唱恢復原始佛教,你乾脆跑到原始森林中去生活,是不是這樣?佛法的開展愈來愈圓滿,因為佛當時說的四諦,只是原則,從四諦慢慢發展成應機說法,在印度已有相當豐富的經、律、論三藏。傳到中國,經過祖師大德的開發宏揚,有天臺宗、三論宗、法相宗等,很多東西都是在經典裡看不到的名相,文字上看不到,實際上有這種真諦在,我們的祖師大德超凡入聖,把非經典文字所能表達的東西找出來,這不是佛法嗎?各宗各派的演變是隨著時代文化及眾生的需要開展出來的。現在談佛教思想的傳承應該包括佛教的發展,有發展才有傳承,佛教傳到中國愈傳愈圓滿,只要照佛法修行就可以了。

末法時代 外道充斥

現在是末法時代,有很多正法,當然也有很多邪法,有位居士問我,為何佛教包容性那麼大?臺灣那麼多邪魔外道,為何佛教界都不說話呢?我告訴他,不說比說更好。雖然表面上我們不講,但我們在弘法時,我們告訴信徒什麼是正信!什麼是邪道!有一個專門胡說八道的人,叫什麼華光佛,自稱比釋迦牟尼佛還高,是釋迦牟尼佛的師父,又說印順法師是他的師父,印順法師豈不比釋迦牟尼佛地位還高嗎?非常矛盾,他說他到這世界非常方便,吃魚吃肉是為了超度眾生,因為那都是業障。找遍三藏十二部經,有沒有這樣講?絕對沒有。這便叫邪,他喝酒、跳舞、做世俗人做的事,不但這樣,他有好幾部名貴轎車在美國,自稱有神通。那就怪了,有神通一下子就到臺灣來,為何要坐飛機、坐車呢?他說從美國到臺灣太遠了,用神通太累,下飛機要人接機,為何不施展神通呢?他的神通都是一些騙術邪說,要不要信它要由我們自己去判斷。正信的佛教不搞花樣,老實傳教,所以不會造成轟動,較沒有號召力。邪魔外道,因為他們有一套吹噓和欺騙的手段,自然就能吸引很多人,這些人誤入歧途,你告訴他,他不相信。民國七十六年,我們傳戒時,發生一件焚經的事故,那是一個外道蓄意製造事端打知名度,他說他寫了一本書被我們燒毀,有幾個非常年輕有學識的護法要求還他公道,我認為這些人非常可憐,因為他們對宗教信仰非常熱忱,但先入為主的觀念作祟,認為他所親近的那個人是他的名師,一直來找我們,我們不予理會,因為如果回應就等於替他們造勢,我們非常痛心。但回頭想想,我們也有責任,因為末法時代弘揚正法的人太少,許多人聽不到正法,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當成佛法。鄭老師、蘇老師一直都在弘揚正法,我們非常欽佩,因為唯有如此弘揚,讓彼輩知道正、邪到底有何不同,那些人才有機會走上正道,不然,要他走向正道是很困難的,宗教應該用很理性的態度去研究,尤其佛教是非常深奧的哲理,如果盲從的信仰,就變成莫名其妙的東西。世界上有不少宗教的確很怪異,我想各位也許知道,有一次休士頓的邪教挾持很多人和政府對抗,最後教主被槍殺,教徒也死了不少。更早,菲律賓也曾發生過盲從信仰的問題,有人誇說你和我到山中去修行,山上的樹在某月某日會變成黃金,很多人相信,結果時間到了,樹並未成金,大家就和他爭吵,那個人告訴大家明天一定會變,他煮了一大鍋粥,裡面下毒藥,騙徒眾吃下,說這樣可以上天堂,結果許多盲從的人被毒死,中毒不深的從山上下來喊救命,你看這種宗教多危險!

臺灣雖然沒有發生這麼嚴重的事,可是類似這種極端盲從、信仰虔誠的人也有。有一次我到中正機場去接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候機室有這麼多人?不久,一個不三不四的人走出來,一大堆信徒簇擁著他,其中一個跑過來,把邪魔外道的書一本一本的分給大家,連我這個出家人也分到一本。我很佩服他的精神,不過也感到很惋惜。因為他辛苦了半天,不是作功德,是在造業呀。很多人就是這樣,不懂真正的佛法,現在很多人自稱活佛、上師,有神通。你們記得,那天陳院長曾講過一句話:神通與神經是難兄難弟。神通是要靠修行才有,你如不是真的有神通,那就是有神經病。不是有什麼密咒他傳給你,神通不是傳的,一切佛法也不能傳,老師只能指導你,超脫輪迴要靠自己去修,靠自己累積的資糧和功德,所以講以心印心。五祖弘忍把法傳給六祖後,沒有衣缽,沒有出來吃飯,徒弟覺得奇怪,便去問師父,弘忍大師說他的衣缽已南傳且是能者得之。所以,佛法的傳承是你修到那個境界才能得到那個果位。並不是說只要找個高明的上師、活佛,就能成佛。

日本有個一休禪師,非常有修為,道行非常高,一休認為身邊的弟子太多無法修行,必須躲起來,他找不到地方,就和乞丐混在一起,看起來像個怪人,這下徒弟真的找不到他了,徒弟們想了一個點子,做了很多麵包和大眾結緣,說明只要不用手拿,想拿多少都可以,不能用手拿怎麼辦?大家找那個怪人請教有沒有辦法,一休禪師告訴他們只要你不用手拿,要對方拿給你就行了,一休禪師真沒有想到會上徒弟的當。這故事告訴我們,自己要有修為才能與神通相應,沒有修為,何來神通?所以,大家不要惑於神通、超能力。神秀大師禪修那麼多年,仍不能獲五祖傳法,就是因為當時功夫不夠。所以,能不能真正得到薪傳要看自己本身的修行。辨邪、正最重要的要看自己。有一部聖教量的經典,想分辨真假,只要去看三藏十二部經就可以。比如說吃肉能超度是出自那一部經典,以這種方法去分辨正邪也可以。

不執迷 始能悟

佛教有一個很正統的傳承,不過現在很多人自立門戶,我們在信仰時,要考慮某些法門該不該信,該不該奉行,現在是末法時代,很多不正當的宗教都以現世功利來吸引人,讓你馬上得到什麼,真正的佛教是叫你不要想得到什麼,無所得就是有所得,失去即是得到。各位要了解,過去有位僧璨禪師,他師父叫他到禪堂讀經,讀了三年,回來後師父問他得到了什麼?因為禪宗講「無住為本,無念為宗」,僧璨便回答:「師父,我什麼都沒有得到。」師父很生氣地說:「好,既然這樣,你去學做苦工,一樣能當我的侍者。」僧璨已悟禪機,有境界才這麼說,可是他師父尚未通達。有一天,僧璨幫他師父擦背時說:「好可惜!這大殿裡的莊嚴菩薩不靈感。」接著又講:「雖不靈感,但會放光。」他師父還是聽不懂。過了幾天,他師父看《金剛經》,門窗上有隻蒼蠅,窗子打開時,蒼蠅不曉得出去,到處亂鑽,僧璨就說:「空門不肯出,頭衝葉太癡,百年穿簿子,何日出頭師?」前兩句指蒼蠅,後兩句指師父整天看《金剛經》,連他講的話都聽不懂,有什麼用呢?所以,佛教真的是無所得才是真得,也許這太哲學性、太深太玄,大家很難領會,如果說怎樣能得到神通、能發財,當然大家就會相信。有一次,某密教在外國傳教,在外國你想有有幾百、幾千名聽眾那是不可能的,可是那次去的人特別多。我就問,到底他怎麼傳教,原來他告訴去的人,只要持誦他的密咒就可得到通靈境界,但你得到這種境界時不能告訴別人。第三天,他問大家有沒有得到,大家都說有,因為大家都舉手,誰好意思說沒有,其實他們是妄想,就這樣很多人都皈依他。臺灣的外道也一樣,他會拿有毒的糖果給你,吃了就中毒,我們怎樣才不會被邪魔外道迷惑?就是要覺察信佛不是要得到神通、發財、感應。而是要從無所得中證得菩提,獲得圓滿的成果。所以,我們要認識佛教的本質乃是透過三法印到達空的境界。如果不了解三法印、四聖諦,腦筋一天到晚在現世功利的範圍裡打轉,才會迷失,才會去信仰邪魔外道。

大家要記得,信仰佛法是要讓我們轉迷歸悟,過理智的生活,並不是要我們得神通,得名利地位。假如大家能認識佛教的本質,必能真正解脫。而離苦得樂並不是說我現在很窮,你給我錢,我就會很快樂。事實上,財、色、名、利讓你得到的快樂是生死輪迴的痛苦。佛教所說的快樂是透過三法印徹底破除我執、法執、煩惱,得到解脫自在,這才是佛教所謂的快樂。

疑問解答

問: 在〈普門品〉中講到生男得男,生女得女,與剛才師父所講的佛教不是有目的的。不是矛盾嗎?

答: 在〈普門品〉內所講的感應,我曾向各位說過,眾生根性不同,釋迦牟尼佛為了普度眾生,不放棄任何一個眾生。換句話說,你有什麼要求,一定滿足你的願望才能度你。佛法有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虔誠祈求觀世音就能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讓你滿這個願,這是層次較低的人乘佛法。我今天如向老菩薩講就不能這樣講,要講拜拜、念佛求平安,就是因為根基不同。

問: 佛法概論課程中,師父說磨磚成針的故事,是因人家已做了很久,才能這樣說,這種過程像宋明理學所講的格物致知,只能逼近百分之九九.九九,離原始心總有一點距離,但後世人只談境界,忽略過程研究,所以我對明心見性、格物致知、頓悟與漸修有些問題?

答: 有關頓、漸問題,僧璨禪師在參學後了解禪宗的道理,但他師父不懂,一直在《金剛經》上鑽研,始終無法超越。像飛機的例子中,以前的和現在的不一樣,這也是經過多少人的力量才有的。同樣修行,六祖雖出身寒微,沒有知識,但不知他已修了無數生無數劫,有根基宿慧才能馬上開悟,馬上解脫。像磨針的故事一樣,不要想馬上獲得解脫、頓悟,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要能超越,不要老停留在文字上。

問: 剛才師父說有關邪魔外道的問題,我大學時曾碰到一個弘揚禪學的校外團體,有些對該社團非常熱衷的人別有目的的加入我們的社團,想吸收一些成員,另外成立一個社團,慢慢發現他們的觀念與正法有所牴觸,更有唱反調的現象,鬧到終於分裂。根據我所了解,他們標榜禪學正確,但所弘揚的根本不是禪法,而是夾雜道教、民間信仰、神通、感應等。我曾與他們諍論過,以理性的方式表達意見,但卻愈鬧愈僵。剛才聽師父所說,我覺得不要激烈反抗,它自然會沈寂,現在很多不是佛學社團,但都如此標榜,請問該如何處理?

答: 最重要就是穩住社團,多找些正信的居士、法師去演講,即使不能感化他們,總要先穩住自己,再慢慢想辦法救度。 a